查看原文
其他

奥运来鸿|里约两面看巴西

2016-08-21 瞭望新闻周刊 瞭望


巴哈海滩的里约孩子(杨士龙摄)


 “当你在面包山俯瞰里约的时候,你会发现里约不是媒体所写的那样。在面包山上,人们可以看到里约所有的美景,忘记我们国家不好的地方。这里不只是有犯罪和蚊子”

◆ 里约巴哈区是巴西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面积占全市13%,人口占4.7%,纳税额却占全市的30%

 现在的巴西贫民区已远非历史上的简陋,但多数基础设施、生活条件和安全环境,仍不能保证居民过上体面日子

◆ 如何把贫民区更好地融入城市的整体发展,将是巴西政府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文/《瞭望》新闻周刊里约特派记者杨士龙


  如果把里约热内卢比作一个人,他肯定是个表面平静安然,内心冲突繁乱,甚至有些性格分裂的家伙。在这个充溢着蓝山、碧海、白沙和椰风浪漫风情的城市,富裕与贫困比肩,现代与落后共存,浪漫与恶行同在,让人着迷又令人费解。



基督山入口处街道上的涂鸦 杨士龙摄)


无论如何,随着第31届夏季奥运会临近尾声,里约这座有着450多年历史的南美名城,又将在人们的记忆里留下很多深刻而特别的印记。



鸟瞰市景 杨士龙摄)


“她走过时每一个人都不禁惊叹……”
  
  参加里约奥运报道的记者,特别是第一次来里约的,都会亲身体验到里约的卫生、安全、友好,同之前媒体上读到的有巨大反差。作为奥运会的东道主,里约向世界展示了自己最美的一面。



巴哈奥林匹克公园外的景色 (杨士龙摄)


为确保奥运安全,里约强化了安保与反恐措施。8.5万名军警将比赛区域周围街巷看了个严严实实。有美国记者说感觉是被“关在了军营里”,未免有负东道主的一片苦心。而炒作里约不安全等负面新闻的是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媒体

科帕卡巴纳海滩执勤的士兵 杨士龙摄)


  从里约奥运场馆的分布区域,足见主人把最美一面示人的用心。奥林匹克公园设在里约西部的巴哈区,篮球、网球和体操等13个项目分别在里面9个场馆举行。主新闻中心、运动员村和媒体村也都在附近。巴哈区居民基本是高收入群体,这里是里约新兴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巴西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面积占全市的13%,人口30万,占4.7%,纳税额却占全市的30%。


奥林匹克公园特许商店前的观众 (杨士龙摄)


特许店里的吉祥物 (杨士龙摄)


  巴哈区也被称为里约的“加利福尼亚”。很多社会名流和足球明星都住在这里。该区总体规划出自卢西奥·科斯塔之手,他因为规划设计巴西利亚而闻名。


林荫大道、主题公园、高层公寓、低层别墅和商场,点缀在海、滩、湖、河、林等自然景观之间,相得益彰。在中央林荫大道旁边绵延有5公里的购物和娱乐区。其中建于1981年的“巴哈购物中心”,号称南美最大的商场,有600家各类商户聚集于此,年客流量250万人次。


科帕卡巴纳海滩 (杨士龙摄)

 

  赛艇、帆船、沙滩排球和马拉松游泳等项目安排在里约东南部、世界知名的休假胜地——科帕卡巴纳及周边的中高阶层居住区里约最有名的旅游景点是“两山一滩”,这“一滩”指的是科帕卡巴纳海滩。“两山”是指面包山和基督山。

  

科帕卡巴纳海滩长4公里,世界闻名。海水蔚蓝,浪花雪白,沙滩洁净松软,终年气温适宜戏水,游人纷至沓来五彩缤纷的阳伞泳衣,胖瘦高矮不一玩海的人,特别是身材火辣的比基尼女郎,都是这里标志性的风景。沿沙滩铺就的步行道长4公里,路面是黑白两色石头组成的波浪图案,动感十足。每年新年,都有数百万人聚集到这片沙滩上参加狂欢节,观看美轮美奂的烟火,也已成为全球性的特色活动。


科帕卡巴纳海滩 (杨士龙摄)

  
  因为天青海蓝,近山亲水,科帕卡巴纳不仅游客爱来,有闲有钱者也都选择在此地安家。据统计,该区人口不到20万,近30%年龄超过60岁。按其面积7.84平方公里算,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04万,这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因为寸土寸金,这里没有低层建筑,11~14层高的楼房一个挨着一个,真正是“牵手楼”。还有一个数字可以“窥”知科帕卡巴纳区的吸引力,这块小小的地盘上光宾馆就有80家。
  
  “高挑、古铜色皮肤、年轻、可爱,这个来自伊帕内玛的女孩轻轻走过,而她走过时每一个人都不禁惊叹……”因为歌曲《伊帕内玛女孩》的走红,科帕卡巴纳海滩的邻居——伊帕内玛海滩的知名度大有超越前者的势头



伊帕内玛海滩上的游客(杨士龙摄)


据说,里约人更愿意去相对安静的伊帕内玛海滩玩。这片海滩的西头有两座山,是留影的上佳背景。其名字一般翻译为“两兄弟山”,而似乎“哥俩好山”更上口。

伊帕内玛海滩上的游客及背后的“两兄弟山” (杨士龙摄)

 
  相比科帕卡巴纳,伊帕内玛属于更加奢侈的居住区。这一地区的精品店、饭店、咖啡馆和酒吧世界一流。有统计显示,里约房价最高的10个居住区中,伊帕内玛排第二,科帕卡巴纳第十。第三位的伊帕内玛旁边的拉戈区(LAGOA),是皮划艇赛场拉戈阿体育场所在地。


伊帕内玛海滩旁的街道及勒布朗商场 (杨士龙摄)

 
  穿梭在科帕卡巴纳、伊帕内玛和巴哈主新闻中心之间,每次都肯定要对里约的地标性景点——面包山和基督山行注目礼。有一个很智慧的说法是,里约的“两山”解决了当地人的全部问题,面包山代表“物质富足”,而基督山代表精神充裕。 


远眺面包山 (杨士龙摄)

 
  710米高的科尔科瓦多山,因为山顶塑了一座基督像,而被称为“基督山”。几乎在里约市区的每个角落,都可以看到基督像。面包山,按葡语名直译,叫“糖面包山”。其独特之处在于它的造型,犹如一根巨大的法棍面包插在海水里。里约奥运会会徽,也取自于面包山和它旁边乌尔卡山的流线组合。而如果把面包山和乌尔卡山结合起来看,更像一只昂头向天的万年巨龟。


夜幕下的基督像 杨士龙摄)


基督山入口处街道上的涂鸦 (杨士龙摄)


  “(里约)不是那样的。”在圣保罗读新闻专业的大学生玛丽娜·席勒对国际和社交媒体只聚焦里约负面形象的做法非常不满。“当你在面包山俯瞰里约的时候,你会发现里约不是媒体所写的那样。”她说。“在面包山上,人们可以看到里约所有的美景,忘记我们国家不好的地方。这里不只是有犯罪和蚊子。”



鸟瞰市景  (杨士龙摄)


  玛丽娜是对的。里约的美,登顶面包山,才真正被震撼。这是一个一天内可以登山可以下海可以穿越历史的城市。只有去了基督山,才能体会到这座城市的不同。这个城市在开放、多元、包容之外,还能给人很多自我、自省和自在的启示。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1308398xqu&width=500&height=375&auto=0
巴西的广场舞

  
  当然,美景之外,那些在媒体村、奥运村、赛事场馆默默辛苦服务的里约人,那些在街头、饭店和超市向远方客人报以微笑的里约人,他们的热情、奔放与达观,也是里约大美的自然组成部分。



跳弗拉明戈舞的大妈们(杨士龙摄)


里约市中心圣火广场欢乐的人群 (杨士龙摄)

 

“他们不在乎我们”?
  
  在两三万名记者的注视下,里约没有掩饰,也无法掩饰它的阴暗面。其中折射里约严重贫富差距问题的贫民区(Favela,译为“贫民窟”),从里约申奥至今,一直都在国际媒体的密切关注之下。

  • 贫民区(“Favela”)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当时,从巴西东北的巴伊亚州卡努杜斯回来的退伍军人,为等待政府安置,在里约市中心的小山上建造了低矮简陋的房屋,作为暂时落脚点,并以卡努杜斯扎营的“Favela”山名命名。

  • 后来,随着奴隶制的废除和巴西共和国建立,越来越多没有土地的解放奴隶来到里约等大都市,加入了建造贫民区的行列。

  • 进入20世纪,随着巴西城市化逐渐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因为收入低,也只能选择自建贫民区。

  • 于是贫民区就像野草一般在里约等城市无主的山坡、河岸、沼泽和高速路隔离带等蔓延开来。


  巴西政府对于贫民区的政策,一度曾由不管不问,转变为作为城市毒瘤坚决清除。进入1980年代,贫民区的改造逐渐被政府纳入城市整体规划之中2003年以来,特别是里约申奥以后,巴西政府开始实施更为全面、长远的贫民区改造计划,对一些贫民区采取了派驻警察、建设廉价房,以及通过为居民提供合适工作机会等措施,使贫民区成为新的社区

  

  但由于贫民区数量巨大,政府财力物力有限,贫民区的公共卫生、毒品、黑帮犯罪等问题日益突出。同时,政府投入在贫民区改造上的巨额补贴也引起其他阶层的不满。



开幕式上的贫民窟元素。新华社记者 高洁/摄
  


  关于贫民区的具体数量,没有官方的具体统计数字。里约奥运开幕前,“谷歌地图”启动了一个网上游贫民区的项目,结果发现很多贫民区的街区在地图上都没有标注。
  
  据长期关注贫民区发展权益的里约公益组织催化社区(Catalytic Communities)网站资料,里约有23%~24%的人口,150万人左右居住在大大小小1000多个贫民区社区里。这些贫民区有的比较新,有的则条件差,像贫民窟一样,但有接受改造的意愿,还有一些则是功能齐备、生机勃勃的社区,它们决心保持自己的特色,按自己特别的方式发展。



santa marta贫民窟内部图(由巴西华人导游巴西吕布提供)

  
  该组织认为,“Favela”这个巴西特有词汇,不能再一刀切地译为英语的“贫民窟”(SLUM)等,因为现在的贫民区已远非历史上的那种简陋形象


根据最新一份对6个贫民区社区的调查,居民们把他们几十年的收入都投入到了自己房子的建设和加固。95%的房屋都是用砖、水泥和钢筋建造的,75%的房间地面铺了瓷砖。不仅有电、自来水、上下水管道,还有大屏幕彩电,甚至有44%的家庭买了电脑。到2012年,这些社区里30岁以下的居民中,十分之九都可以上网。
  

巴西里约孟盖拉贫民窟内为奥运开幕式欢庆的民众。新华社记者刘彬/摄


  让外人惊讶的还有,
尽管综合生活条件不高,贫民区的人们幸福感都很强大众数据所(Data Popular Institute)2013年的一项研究表明85%的贫民区居民喜欢他们的家,80%为自己的家感到自豪,70%表示即便他们收入翻倍,也不会离开现在的家。该所2014年的研究还表明94%的贫民区居民表示他们很幸福。有当地朋友解释,与富人区比,贫民区的生活虽不咋地,但比农村还是强得多。这也带来另一个问题,贫民区改造得越好,新搬来的贫困人口就越多。 


从奥运会开幕式举办地马拉卡纳体育场望向对面的贫民窟,灯火点点。新华社记者 高洁/摄

 
  显而易见的是,大部分贫民区的基础设施、生活条件和安全环境,仍然不能保证那里的居民过上体面的日子如何把贫民区更好地融入城市的整体发展,将是巴西政府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1996年,流行天王迈克尔·杰克逊曾到里约一个叫“圣玛尔塔”的贫民区拍摄MV《他们不在乎我们》的巴西版。从此圣玛尔塔名声大噪,也得到了政府的全面整治。2010年,为纪念杰克逊辞世一周年,由巴西知名漫画家伊克设计的杰克逊塑像在圣玛尔塔落成,此后这里更是成了方兴未艾的贫民区旅游的热门选择。
  
贫民区女孩获得首金的意义
  
  一家西方图片社的一名记者在里约奥运开幕式的晚上,拍了一张角度独特的照片:一家贫民区的大人孩子在狭小的院子里远远观看着马拉卡纳体育馆上空绚丽的烟火。奥运会对他们有什么意义,又能带来什么改变呢?相信不少人看到照片都会有这种感慨。
  
  然而,巴西从1975年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至今,一直在中等收入陷阱里挣扎。贫民区只是里约乃至巴西面临的、需要系统解决的诸多社会问题中的一个,寄望于一届奥运会给这个城市和整个国家带来短平快的影响无疑是不现实的。毕竟,所有国家的发展都不会一帆风顺,更不会一蹴而就。
  
  不少朋友讲,对巴西人而言,奥运会与世界杯一样,都是“一场大PARTY”,不用担心他们办不好,只是PARTY过后,日子该怎么过还要怎么过。
  
  8月8日,巴西姑娘拉法埃拉·席尔瓦夺得女子柔道57公斤级金牌,这是东道主在里约奥运会上拿到的第一块金牌。



8月8日,巴西选手席尔瓦在颁奖仪式上。新华社记者武巍/摄


  值得一提的是,席尔瓦的家离奥林匹克公园内的柔道比赛场馆并不远,那里就是名为“上帝之城”的贫民区。因为一部同名电影的热映,这个贫民区也是声名远扬。



电影《上帝之城》剧照  (来自网络)

  
  席尔瓦这块金牌因此有了特别的意义。

  
  “如果和我一样来自贫民区的孩子们看到这场比赛,希望他们坚持梦想,他们必须相信是可以实现的。”她说。


巴西里约孟盖拉贫民窟内为奥运开幕式欢庆的民众。新华社记者刘彬/摄

 
  从2014年的世界杯,到2016年的奥运会,巴西作为金砖国家的一员,在向全世界张扬着自己的梦想。


  席尔瓦可以圆梦,总有一天,巴西也可以。LW


刊于《瞭望》2016年第34期

推荐阅读

里约奥运,“中国制造”为什么行?

里约奥运“很”字诀

里约传真 | 奥运开幕式,我们真的看懂了?

中国“90后”闪耀里约

里约奥运真有那么不靠谱?瞭望记者细数5个“是”与“不是”

瞭望述评 | 里约奥运有三大启示

瞭望述评 | 一国国民,获得了这种自然而生的大国心态时……


瞭望  OutlookWeekly1981  


转发请标注【来自瞭望微信】

点击【阅读原文】 下载瞭望客户端

更多精彩,请订阅《瞭望》新闻周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